微型课听课心得
概要:形,面积只要数一数就可以了,然后出示的几个长方形没有格子,于是学生去估一估,动手量一量,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动向,尽可能地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探索问题,老师呢不断地给与启示、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完善了结论,学生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富有层次感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吴老师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的规律的探索。可是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老师的引导有点过于强势,提问太碎。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因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难以发挥。而B老师从学生发展的大局入手,营造了大气的课堂。她的整个教学活动包括两大板块,如第一板块: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这样老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猜一猜把学生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大板块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条12厘米的线段,要求围不同的长方形。这儿我觉得只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把这三个长方形说全面,满足了那些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当然还通过这个活动,顺利地引出了可供学生研究的三个长方形,学习材料能整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需要我们老师一步一步引着走,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探索,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不过弊端就是有一些中差生不知从何入手,因为第二板块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
微型课听课心得,http://www.jiaoshi51.com微型课听课心得
今天两位年轻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微型课,她们的教学思路不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从这节课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都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流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从刚刚的教学活动看,两位老师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A老师的这节课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采用小步子前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领着学生,指导得非常细致。先是有格子的不规则图形,面积只要数一数就可以了,然后出示的几个长方形没有格子,于是学生去估一估,动手量一量,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动向,尽可能地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探索问题,老师呢不断地给与启示、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完善了结论,学生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富有层次感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吴老师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的规律的探索。可是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老师的引导有点过于强势,提问太碎。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因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难以发挥。
而B老师从学生发展的大局入手,营造了大气的课堂。她的整个教学活动包括两大板块,如第一板块: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这样老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猜一猜把学生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大板块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条12厘米的线段,要求围不同的长方形。这儿我觉得只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把这三个长方形说全面,满足了那些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当然还通过这个活动,顺利地引出了可供学生研究的三个长方形,学习材料能整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需要我们老师一步一步引着走,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探索,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不过弊端就是有一些中差生不知从何入手,因为第二板块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高了。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反而没有第一节课掌握得好。当然整个学习过程肯定要比吴老师的生动、有趣些,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 上一篇:听窦桂梅老师《魅力》一课有感